从最初到现在,国外会展展台搭建演变受到了搭建制作材料领域的研发成就、技术创新、经济压力、全球化,以及参展商需求和偏好变化的影响。这种演变不仅重塑了参展商展示品牌的方式,还通过降低搭建成本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。随着成本再次上升,在有望再次重新定义展位搭建的技术推动下,该行业正处于下一次演变的边缘。
在贸易展会展位搭建普遍使用木材时代之前,可追溯到20世纪初甚至更早,人们使用了各种材料来打造功能实用且视觉上吸引人的展位。织物和帆布因其重量轻且便于运输的特性而常被使用,参展商可以将它们覆盖在简单的框架上。像铁和钢这样的金属则提供了坚固耐用的结构,不过搬运起来比较重。纸张和纸板由于易于组装且成本效益高,常用于较小的临时展位搭建。
玻璃偶尔会被用来为展位增添优雅感和通透感,尽管其易碎性使其不太实用。竹子和藤条等天然材料则提供了环保且美观的选择。选择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容易获得、使用方便,并且能够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打造出引人入胜的展位。
20世纪80年代,木材是美国贸易展会展位搭建的基石。这些定制的展位结构由木匠团队花费数周时间手工打造,展现出坚固且量身定制的形象。然而,它们的制作、维护和更新成本高昂,运输起来很重(货运费用通常占预算的15%至20%),安装也需要大量人力。
参展曾是资金雄厚的公司的特权,展位也成为了企业自负的证明。由于成本高昂,较小的企业参展能力有限,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改变,当时由泰德·齐格勒创立的诺马迪克展示公司(Nomadic Display)首次推出了轻便的弹出式展位装置。
这场革命始于1968年,由德国人汉斯·施泰格发明的欧特那(Octanorm)。在杜塞尔多夫的欧洲零售展(EuroShop)上亮相时,欧特那的模块化铝制系统——重量轻、可重复使用且组装迅速——相较于木材的刚性,更具效率优势。
20世纪80年代初,通过经销商及其北美分部,欧特那进入了美国市场,它将运输成本降低了30%至50%(铝的重量是木材的五分之一),并且使组装几乎无需工具,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。
欧特那服务合作伙伴国际(OSPI)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的50至60个成员发展到如今在4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41个成员,这反映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。这种成本优势使得规模较小的公司也能够参加贸易展会,随着20世纪90年代模块化设计的普及,参展商数量大幅增加。
公司地址 : 上海市黄浦区陆家浜路1332号南开大厦19楼
上海·北京·广州·深圳·青岛·成都·重庆·杭州
苏州·南京·大连·香港·日本·韩国·美国·英国·德国
沪ICP备1901910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957号